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Chanson] Ramasser les coquillages à la plage - un chant d'Amis (à corriger)

C'est un chant d'Amis, qui se chante en ramassant les coquillages pour manger.

Ecoutez-le d'abord ce morceau chanté par Nanwan Sisters (南王姐妹花) :


Les paroles sont voici :

na lu wan i ya nay o ya on
ho hoi yan o wai yan
hi ya o hai yan na i ye yan
hoi ya na i ya o ho hai yan
ho hai yan na i ye yan na i yo in hoi yan
hoi ya na i ya o ho hai yan
hoi yan
hoi yan na i ye yan hoi ya na i yo in
ho hai yan na i ye yan na i yo in hoi yan

Les paroles sont toujours fixes et n’ont pas de sens, elles se chantent juste pour exprimer l’émotion de chanteur. En mandarin on dit 虛詞 (xu1ci2) ou 襯詞 (chen4ci2). Je préfère 襯詞, parce que 虛詞 a déjà un sens dans les termes linguistiques chinois (pas taïwanais !), désignant le mot grammatical. Mais le terme 虛詞 a été utilisé depuis longtemps.

Je n'utilise pas scat singing ici, parce que l'idée n'est pas les même. En plus, ces chant amis, leur histoires sont beaucoup plus vieilles que scat singing. 

Nanwan Sisters est un groupe composé de 3 chanteuses aborigènes (2 puyuma 1 amis). Nanwang est le nom mandarin du tribu de Puyuma (南王部落), un des 10 tribus de l'éthnie Puyuma. Le groupe a publié deux albums : 1. Nanwan Sisters (chansons en mandarin et en Puyuma de Nanwang) 2. BaLiwakes (in memoriam au composant puyuma BaLiwakes ou 陸森寶 Lu Sen-pao, son nom en mandarin. Toutes les chansons sont en puyuma. En collaboration avec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法文練習] la Chine fictive, un cosplay absurde —— 假中國,荒謬的cosplay (à corriger)

Vous avez peut-être entendu Taïwan, Formose, le nom de l'île, ou Taipei, le capital du pays. Est-ce que vous savez le nom officiel de Taïwan : la République de Chine.

Après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la Chine reprend l'île des japonais, et c'est le commencement de l'autre cauchemar affreux pour les Taïwanais. C'est une autre histoire.

En 1949, les nationalistes (Kuomingtang, KMT 國民黨) sont abattus dans la guerre civile contre le parti communiste et s'enfuient à Taïwan avec un million d'immigrés chinois (il y avait environ 6 million de population à Taïwan en 1945 sans compter les immigrés chinois).

Dès lors, Taïwan, occupés par les nationalistes, commence son cosplay jusqu'à présent. Le régime revendique la seule représentation de la Chine, et était un membre permanent du Conseil de sécurité des Nations unies jusqu'à la Résolution 2758 de l'ONU en 1971.

Difficile à comprendre ? Imaginez : si la France Libre n'avait jamais réussi reprendre la France et occupait toujours l'Algérie et revendique le seul représentant de l'Hexagone. Les Algériens sont forcés à parler le français en éliminant l'arabe et les berbères, leurs cerveaux lavés à devenir un bon français, les géographies et les histoires enseignées sont toutes françaises.

Donc, Taïwan a plusieurs noms, mais jamais Taïwan, démenti par le régime et la Chine populaire.

Dans les Jeux Olympiques, en 1960, Taïwan fut "Formose", mais fortement protesté par la dictature Chiang. Après 1980, le gouvernement accepta finalement "Taipei Chinois" comme une concession. (mer*e ces bons chinois!)

Dans l'OMC, devinez l'île rejoint l'organisation sous quel nom en 2002 ? C'est : Le Territoire douanier distinct de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voir la wiki ici.

Le régime a rétabli les institutions anciennes chinoises : Academia Sinica (latin : Académie chinoise), le Musée national du palais, Université Tsing-Hua, U. Chiao-Tung, U. Centrale, U. Chengchi, U. Fu-jen... beaucoup.

Les rues sont renommées selon la carte de la Chine, les politiciens chinois et les morales au lieu de noms natifs : Taipei par exemple : Pékin, Nankin, Chongqing, Chengdu, Amoy, Kinmen... ; Lin Sen (林森), Yu-nong (戴笠), Chiang Kai-shek, Jieshou (介壽, anniversaire de Chiang), Sun Yat-sen...

Une petite conclusion : Taïwan, sinon Taipei, est la plus grande Chinatown du monde. Si vous voulez apprendre le chinois mandarin sans trop de propagande communiste, Taïwan est votre meilleur choix.

中文懶得翻ㄏㄏ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遺珠——故宮展覽觀後感

從這個展覽的消息一出來,就一直期待。這幾天抽空去看了,十分精彩,只是館內無法拍照,十分可惜。

展覽banner
這次的展覽不用說十分精彩,皆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精品,也有故宮收藏缺少的明清書畫家作品。將大阪還有故宮的館藏比較一起看,十分有趣,可以比較的作品請參見這次出版的畫冊。只是因為可樂那韋魯斯的關係,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的米芾蘇軾書法還有傳說中的王維的話都沒有辦法來台灣展出,十分可惜。

我覺得這個展覽可以分兩次去看,因為專心看畫大概看一間展覽室就累了(還是我專注力太差?)

裡面幾張名作以前只在畫冊裡面看過,這次看到實體,是另一個層次的震撼(?)。

第一張是米友仁的遠軸晴雲。原寸比想像中還要小很多,很精緻的一張畫。配上華麗的裝裱,更襯裡面的水霧朦朧一方天地。光看作品介紹裡面的尺寸說明遠遠不夠,果然還是要看原作。真的看了尺寸之後揣摩真實大小(以前還真的幹過這種事,真傻),太累了。

米友仁,遠軸晴雲


接下來是米芾的書論書還有篋(ㄑ一ㄝˋ)中帖,之前只有在二玄社的法書選上面看到而已,這時候看到原跡,上面的墨色真的美。雖然已經裝裱過了,還是可以揣摩紙的材質。同一間還有蘇軾的尺牘,特別介紹當時的花箋紙,十分有趣。

米芾,書論書


再來是期待很久的墨蘭圖,鄭思肖作。失根的蘭花這一比喻就是來自這幅畫作。歷史學柑仔店的這篇文章分析鄭思肖及其畫,十分精彩,值得一讀。

講到遺民,想到眷眷明朝,也是非常精彩的一本書,推推。

(下面一段也許有點敏感,反白)

不過,仔細一看陳之藩的生平,實在是跟台灣沒什麼關係。從小這樣上國文課上來,許多作家的生平基本上籍貫多是外省(國中的時候還會特別在題解上面看作家的籍貫是什麼),而且很多都在台灣居住過一段時間後便移民國外,多是美國。那這樣失根的蘭花到底是寫給誰看的?跟我生活經驗實在是差太多了。家裡面沒有親戚移民美國,長輩的家鄉也不在遙遠夢中的大陸。小時候讀白先勇還會感動的亂七八糟的,但之後發現根本被騙,恨。

拉回到展覽。

進去的時候,館內人非常少,十分清幽,還有一個解謎活動,十分有趣。會拿到一個資料袋,內有七個信封,要去找文物,根據文物上面的線索(題款、詩句、品名等)找到最後的答案。最後會拿到一個小獎品。

展期就剩一個星期了,有機會可以去看看,不會後悔的。


圖片來源:banner: https://www.google.com/url?sa=i&url=https%3A%2F%2Fwww.npm.gov.tw%2FExhibition-Content.aspx%3Fsno%3D04011677%26l%3D1&psig=AOvVaw0SL8p6Yao-Leubu9r71ywt&ust=1631589588287000&source=images&cd=vfe&ved=0CAsQjRxqFwoTCLjHyoH_-vICFQAAAAAdAAAAABAD

遠軸晴雲:https://theme.npm.edu.tw/exh110/HiddenGems/common/images/selection/21-1.jpg

書論書:https://theme.npm.edu.tw/exh110/HiddenGems/common/images/selection/15-1.jpg

墨蘭圖:https://theme.npm.edu.tw/exh110/HiddenGems/common/images/selection/23-4.jpg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卑南語筆記] 九階教材卑南語 1-8

 這課教的是指示詞「這個」、「那個」

A: a manay idrini?
B: idrini i, a papadraran.
A: idru na katengadrawan i, alrudrun?
B: aiwa, salraw alrudrun.

idri, idrini = this
idru, idrunu = that
papadraran = 桌子 = etu
katengadrawan = 椅子 < | tengaDaw | seat (p.469)
e.g. ma-tengaDaw-ku kana katengaDawan. I sit on the seat.
salraw = 很
alrudrun = 重 (p.55, cf. kedked)
e.g. 1. aLuDun nanku rutu. rutu = bag
       2. puari-yu muruma', aLuDun-ku kemianger. You are slow to come back home, so I worry.
k<em>i-anger < anger(p.58)

anger
think about, a thought
有很多衍生詞,請參見戈格林字典。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卑南語筆記] 九階教材卑南語 1-7

 這一課教的是這裡與那裡,還有有的動詞。

A: ulaya isuwa na sinsi?
B: ulaya kaDini. (ulaya kadrini.)
A: ulaya isuwa nu TaTuri? (ulaya isuwa nu tratruri?)
B: ulaya kaDiyu ku TaTuri. (ulaya kadriyu ku tratruri.)

ulaya ~ uliya = there is; have; exist (p.518)
ulaya dria = there is still ~ there was
adri ulaya = there is not

kadrini 這裏 kadriyu 那裡 
tratruri 鉛筆 < | truri | line up; stripe (p.516)
tr<em>uri make lines e.g. tremuri-ku kana tratruri nanku tilril.
empitse < ja. empitsu 

待問:kananku/ nanku 差異在哪?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卑南語筆記] 九階教材卑南語 1-6

 本課有「有」的句型,並介紹第一人稱單數的格位標記

ulaya ku suan a saya. 
a 'udredrem ku suan. (原作: a udreudrem ku suwan.)
sagar ku nanku suan. (原作: sagar ku kananku suwan.)
na suan i, sagar kanku.

ulaya = 有
suan = 狗 tutuy = puppy(p.487); kukuy~kuku = puppy(p.203) (cf. 知本 kuku = 寵物;排灣 kuku = 動物、玩具)
'udredrem = 黑色
sagar = 喜歡 (p.395, cf. layu, sangalr, lra'kelr) sagar-ku dra walu. 我喜歡甜點

這一課引出了格位標記,整理如下:
附著式
ulaya=ku 我有(主格)
ku=suan 我的狗(所有格)
獨立式
nanku suan/ kananku suwan 我的狗(所有格)
sagar kanku (狗狗)喜歡我(斜格)

[卑南語筆記] 九階教材卑南語 1-5

 這一課是複數人稱主格標記。之後語音部分以戈格林字典為主,以求在網路上能有不一樣的版本作參照。

A: a babayan mu?
B: aiwa, a babayan mi.
A: i Puni i, a ma'inayan.
B: ameli, a babayan taytaw.

babayan = 女生 (Cauquelin2015 p.69)
ma'inayan = 男生 (Cauquelin2015 p.262) < ma'inay = brave
mu = 你們
mi = 我們(排除式)

到目前為止附著主格標記只剩一個了,整理如下:
=ku 我
=yu 你
-- 第三人稱單數缺
=ta 我們(包含式)、咱們
=mi 我們(排除式)
=mu 你們
-- 第三人稱複數缺

2021年3月25日 星期四

[卑南語筆記] 九階教材卑南語 1-4

1-3是教室用語,先跳過。這次的句型是「你叫什麼名字」「我是...」

A: i manay nu ngalrad? (i manay nu ŋaɭad?)
B: i Uratr ku. (i uraʈ ku.)
A: i Puni tu ngalrad? (i puni tu ŋaɭad?)
B: ameli, i Pilay tu ngalrad. (ameli, i pilay tu ŋaɭad.)

i manay nu ŋaɭad ? 你叫什麼名字?
i uraʈ ku. 我叫Uratr。
i puni tu ŋaɭad? 她叫Puni嗎?
ameli, i pilay tu ŋaɭad. 不是,她叫Pilay。

i manay = 誰
ŋaɭad = ngalrad = ngaLad = 名字
i ... ku = 我是...
ku + N = 我的
nu + N = 你的
tu + N = 他的

上次講到普通名詞的主格標記分為非限定與限定,今天的人稱專用名詞的標記分為單數和複數。
人稱專用名詞主格標記
單數為 i
複數為 na

根據鄧芳青2008的參考語法,人稱專用名詞為人名與長輩親屬名稱,不過自家長輩的稱謂則是普通名詞。

所以自我介紹的時候大概可以這樣說:
inabayan. i Charles ku. a payrang ku.
大家好,我是Charles,我是白浪。
payrang = 白浪 = 閩南漢人 <台語 歹人phai2-lang5

漢人有以下幾種稱謂:
閩南漢人payrang
客家人ngayngay
外省人minkuk < cn. 民國
中國人sina < ja. 支那

日本人:dipung < twn. jit-pun (rf. Cauquelin2015. p.128), takunukun(舊式用法)
洋人:balaka (Cauquelin2015 p.72)
其他南島人:qalaqala ("ŋayŋay" in Cauquelin2015 p.277)




[卑南語筆記] 九階教材學卑南語 1-2

有關這一系列的記音,主要以原住民族語書寫系統為準。不過l和lr的問題,因為參考戈格林跟鄧芳青的研究比較多,個人決定採用鄧芳青的版本,lr 表示 ɭ ,l 表示 l。要注意不要搞混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課文是句型「我是...」

A: a temakakesi yu?
B: aiwa, a temakakesi ku.
A: taitaw i? a kematakesi i?
B: ameli, taitaw i, a sinsi.

temakakesi = 學生< takesi, takesian = 學校
a temakakesi yu? 你是學生嗎?
aiwa, a temakakesi ku. 是的,我是學生
aiwa = 是(肯定詞)。這個字根據重音位置不同會有不一樣的意思:落在最後一個表示餓;aiwa 'i超餓;無重音表示溫和地答應。
在這裡沒有中文的「是」這個動詞,a是普通非限定名詞的主格標記。

在卑南語的句子裡每個名詞都要有標記。卑南語的名詞分為兩類:人稱專用名詞與普通名詞。這裡先討論普通名詞。
普通名詞的標記有兩個分別:限定(可以當作英文的the理解)與非限定(英文的a/an)。

限定主格標記為a,非限定主格標記為na。

blogger沒辦法畫表格好討厭,不然會清楚更多。

taitaw i? a temakakesi i?
ameli, taitaw i, a sinsi.
第一個i 是主題標記,第二個i 是語助詞。
ameli = 不是;錯誤。還有其他ameli的衍生詞,請參見Cauquelin(2015)p.56。
sinsi = 老師<ja. sensei

其實這樣聽九階教材跟戈格林、鄧芳青的研究對照,不禁會覺得我在看的是不是同一個語言....?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卑南語筆記] 跟著九階教材學卑南語 1-1 & 一些參考書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學好卑南語,所以開始這一系列貼文。說好的排灣語(誰跟你說好)就要先緩緩了。

卑南語目前根據原民會分成四個方言:南王、建和、西群(原名初鹿,2020年3月更為現名)、知本。現在研究最多的方言應該是南王卑南語,也是目前我要學的方言。

學習資源還算多,大致列舉如下:

語法部分:鄧芳青2008年的博士論文A Grammar of Puyuma, an Austronesian Language of Taiwan、2016年《卑南語語法概論》(這本是知本方言,可以從原民會的線上書城下載電子書);黃美金2000年《卑南語參考語法》(遠流出版);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的話,可以參考戈格林(Josiane Cauquelin)2008年Ritual texts of the last traditional practitioners of Nanwang Puyuma、或是2015年Nanwang Puyuma-English Dictionary前面的grammar sketch。

字典:原民會線上字典(連結)、戈格林2015年Nanwang Puyuma-English Dictionary或1991年Dictionnaire Puyuma-Français,2015年的字典是1991年字典的擴充修訂版。

聽力:原視族語新聞(每星期天)、族語E樂園、聽歌(陳建年、南王姐妹花等等)

若有遺漏歡迎補充

________分隔線___________

第一階第一課是打招呼。

inabayan = 大家好

sinsi, inaba yu driya? 

aiwa, inaba ku driya.

yuyu i? inaba yu driya?

semangalan! inaba ku driya.

dirya = 在這裡是“還”的意思,是一個後綴,之後慢慢來....

inaba(v.) = 好

aiwa = 是;amelri = 不是

人稱代詞有點複雜,今天這裡的yu 跟ku 是附著式;yuyu是強調獨立式。

單數人稱代名詞附著式:=ku我、=yu你

單數人稱代名詞強調式(emphatic):kuiku, iku我、yuyu你、taitaw他

24.3.2021更新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編譯習作] 法國成為歐洲第一大難民庇護申請國 29.11.2019

按:現在陸陸續續整理一些以前的編譯作業,或許不是令人十分滿意,但總是個足跡。
原文連結一時找不到,須待把之前的原文挖出來再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國成為歐洲第一大難民庇護申請國

根據法國內政部的資料顯示,法國以十二萬零九百份難民庇護登記申請,超越德國的十一萬九千九百份,成為歐洲第一大難民庇護申請國。這是自二〇一五年難民危機爆發以來,法國首次超越德國的申請數量。

在歐洲難民危機高峰期時,法國的登記數量為約八萬人,德國的數量為八十九萬人,是法國的十一倍強。二〇一八年的數字則是法國十二萬三千份申請,德國十八萬四千份申請。

法國內政部長柯斯坦內(Christophe Castaner)則表示,「法國自十月二十日起成為第一大難民庇護申請國,可是進入法國的難民人次卻持續降低。這個數據是有問題的。」本月二十二日,也與喬治亞內政部長戈梅羅里(Vakhtang Gomelauri)

法國會有這樣的數字反轉,是由於難民在其他地方申請庇護被拒之後,轉向法國申請。這也是法國想要推動難民庇護與申根相關法案改革的原因。而依照法國內政部另一消息來源,依照法國的移民相關計畫,在二〇一九年的難民申請數量應會再增加百分之十至十五。該計劃提出加快庇護申請程序,並提供難民在法國等待庇護批准期間三個月的社會安全保障;或是遭法國難民與無國籍救濟總署(OFPRA)拒絕後的遣返事宜。

根據法國內政部表示,雖然德法兩國的庇護仍是杯水車薪,法國的數字超越德國仍「具有象徵意義」。


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

一點閱後感 — 我們要用什麼拼音拼寫台灣地名、路名?

這幾天是青山王祭,不免俗也跟風買了一本五花鹽的青山王英漢對照版來看。內容十分精彩,也學到很多神明及傳統儀式的英文表達法,十分感謝譯者在這方面下的工夫,讓英語讀者跟想用英語介紹台灣習俗的人有所參考。

在本書出現的地名使用的拼音系統,有威妥瑪拼音以及台羅,這兩種拼音分別用於華語(或是當代標準漢語)以及台語(或曰台灣閩南語)。本文想討論的地方是,在現今漢語學習者基本上都使用漢語拼音,當今台灣的行政系統也都使用漢語拼音的情況下,英譯台灣地名是否仍要堅持使用威妥瑪拼音?


用什麼語言?用什麼拼音?

先討論要用什麼語言拼音。個人是支持使用本土語言拼寫地名,不過在現今的體制下還是會選擇使用漢語來拼寫地名(因為已經在用漢語了),以迴避因為要用什麼語言來拼寫,造成無限爭論與攻訐的窘境。

接下來是拼音的問題。戰後至2002年為止,台灣為了跟共產中國做出區別,所以使用威妥瑪拼音;2002至2008年間使用改版過後的通用拼音;從2008年開始,除了多數人名、省縣市名稱和少數例外,鄉鎮市區村里路名都使用漢語拼音。而在2011年修改的《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更是全面鼓勵使用漢語拼音,至今未改,台灣語音心向祖國,統一大業不遠矣。

所以,既然要凸顯台灣的「非中國性」,使用威妥瑪拼音個人認為十分合理,因為該拼音是離漢語拼音最遠的拼音方式,也是使用華語的狀況下少數妥協方案。


五花鹽的拼音

本節會分成幾個部分討論:廟名、地名、路名。廟名的部分,因為來源都是泉州,所以都用台羅拼音沒有問題;地名則是威妥瑪與台羅並陳;路名則都使用威妥瑪拼音。本書的威妥瑪有誤,空韻的-ih拼為-i(采石磯拼為Tsai-shi-ji,應為Tsai-shih-chi),-ung拼為-ong(山東拼為Shan-tong,應為Shan-tung),下面直接改正,不另外說明。

地名的部分,中國的地名都統一使用威妥瑪拼音,像是泉州Ch’üan-chou、安溪An-hsi、福建Fu-chien等等等。台北的地名則多數使用台羅,像是城中Siânn-tiong、古亭Koo-ting、南門口Lam-mng-khau(抱歉沒有寫聲調),西門町則是例外,拼做Hsi-men-ting而非Se-mng-ting。還有捷運西門站Ximen Station。

路名則是是用威妥瑪,如迪化街Ti-hua Street、西園路Hsi-yuan Road、中華路Chung-hua Road。這個不認識漢字的外國人來台北應該會完全找不到路。


講那麼多,有什麼解決辦法?

老實說,沒有(幹)。個人是認為在第一頁加個note會好很多。我滿喜歡法國一間出版社在2017年出版一本台灣短篇小說選集《台北—街角的故事》的做法,是在扉頁加上說明,試譯如下:

漢語轉寫說明

台灣地名及人名的拼音,雖然現在已經有官方的漢語拼音,但仍多延用威妥瑪拼音。大多數情況下,本選集選用威妥瑪拼音轉寫;不過對法語讀者而言較為熟悉的中國地名或人名,則仍舊使用漢語拼音。最後,在短篇小說〈廁所的故事〉裡,因為對話和部分段落使用台語,所以人名部分使用台羅拼音。〈一個陌生人的身分證明〉、〈這,悲涼的雨〉這兩篇的某些段落中,亦是相同情況。我們希望這些拼音不會讓讀者感到迷惑,同時希望讀者能夠藉此理解當今台灣語言使用的多元性。


最後,本人還是希望在台灣的華語拼音轉寫系統能夠使用威妥瑪系統。除了比較好看之外,還會少一些祖國風味兒。語言很大部分是政治問題與區分他者的工具,不然為什麼今天的前南斯拉夫諸國會使用兩套文字系統,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洋特別行政區(aka 新加坡)拼寫人名的時候,不用Li Xianlong而是Lee Hsien Loong?

然後,五花鹽出的刊物主題都超棒,大家快用現金支持他們,才有越來越好的刊物出現在書店。


參考資料:

五花鹽的網站:https://baconpress.waca.ec/product/detail/636454

台灣短篇選集法譯本的網站:https://asiatheque.com/fr/book/taipei-histoires-au-coin-de-la-rue

《中文譯音使用原則》:http://www.rootlaw.com.tw/LawContent.aspx?LawID=A040030001010900-1000310